四川省高等院校西南山地濒危鸟类研究与保护重点实验室于2014年6月通过四川省专家组的评审,成为四川省教育厅高校重点实验室。中国西南山地是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、最集中的地区之一,是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关注的热点地区,是许多鸟类的起源地和分布、分化中心,同时一些鸟类濒临灭绝,因此对西南山地鸟类保护意义重大。本实验室以中国西南山地鸟类为研究对象,开展鸟类遗传多样性、鸟类疫源疫病监测与防控、鸟类物种生活史等方面的保护工作。探讨种群遗传多样性、生活史特征及受胁机制,为濒危鸟类保护、生态安全和政府决策提供依据。
实验室具有完成分子生物学研究以及野外监测的主要仪器,同时与保护区联合建立了野外研究观测站。实验室与四川老君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、四川黑竹沟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、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、四川鞍子河保护区、邛海国家湿地公园等单位合作完成科研项目,与四川省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站、乐山市科技局、乐山市林业局等多处签订协议共建行业主管部门,充分发挥人才、理念、技术、设备、信息等资源优势,为环境资源保护、社会和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;实验室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宗旨,本着特色发展的原则,逐步建立联合、开放与竞争运行机制。
实验室现有成员6名,其中博士后1名、博士5名、教授2名、副教授2名,WPA/IUCN-SSC鹑类和雉类专家组成员2名,中国鸟类学会理事1名,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疫源疫病监测专业委员会专家1名,四川省动物学会理事1名,四川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理事1名,乐山市首批高层次优秀人才2名,与武汉大学、美国阿拉巴马农工大学、西华大学、新疆农业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导师3名,培养中美在读硕士研究生5名;由国内外资深鸟类学专家牵头组成的学术委员会委员9名。实验室成立以来,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、省部级项目10余项、市厅级及横向课题10余项,共获得科研经费700余万。先后在核心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,其中SCI 10余篇,专著1部,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,中国鸟类基础研究奖一等奖1项。2018年四川省科技成果鉴定总体水平为国际先进水平,其中山鹑属的起源、雉科的分类标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,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。
四川省高等院校西南山地濒危鸟类研究与保护重点实验室
来源:实验室
更新时间:2022-09-27 点击数: